&ldo;为什么呢?&rdo;
&ldo;我的恩人王兰田掌柜死了,咱蒙古人又跟这老城闹得这么厉害。你说,咋干呀?再说,在那里当伙计可不是咱们蒙古人的性格。&rdo;
&ldo;不去就不去吧,那我们到哪里栖身?&rdo;
&ldo;唉!天下之大,草原之宽阔,我们能到哪里去安身呢?&rdo;
斯琴巴特尔??张金义想了想,无奈地说:&ldo;我看,还是回到三舅家的牧场去吧,尽管他的牧场在沙窝子里,可那里官府不会去放垦,生活虽然很苦,至少还能勉强活下去呀!&rdo;
&ldo;好吧,不管你到哪儿,我都会像影子一样地跟着你!&rdo;
张金义凄惨地一笑,然后拨转马头,带着妻子向远方奔去……
苦命的蒙古人,唉!
他们是胜者么?更不是!
在这场较量中,许多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。但是,在这场较量中,没有胜者!
(完)
后记
这是一座旅蒙商的城市,也是一座远离人间喧嚣的喇嘛之城。这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故事。
当我第一次听到戴彰勋和陶克陶胡的时候,那是十年前偶然听一个老人说过的。于是,我开始了漫长的资料收集之路。但这些汉文资料不外乎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称陶克陶胡为&ldo;蒙匪&rdo;。蒙匪者,蒙古土匪也。我时常在想,如果我有一片牧场赖以生存,假如牧场被别人抢了去,我该如何生活?等着饿死?我想,我只有反抗,揭竿而起,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!陶克陶胡就是这么做的。尽管他&ldo;揭&rdo;的&ldo;竿&rdo;或许是套马杆。早期的资料,由于历史的局限性,称陶克陶胡为&ldo;蒙匪&rdo;也就罢了,可近来的许多文章依然这么写。我有些愤愤不平,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。
就这样,在我埋头于文山中十三年,而且撰写了第一部文化专著《多伦诺尔?散落的记忆》之后,心里略有了一些底气,便打算写这部小说。多伦诺尔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,这三百年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?又有多少历史人物穿梭于这古城?谁也说不清楚。我只是想或多或少地挖掘一些,尽量填充一些历史的空白。在做了充分地准备之后,于2010年10月拿起了笔。写作的过程肯定是繁重而又令人着迷的。写到情深处,手舞足蹈也在所难免。历时整整半年,这部书的初稿终于问世了。
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评论某一个人写的书时,曾这样说:&ldo;这本书有点稀奇,因为这是一个最没有条件写书的人,在一种最不适合写书的环境中硬挤出来的。&rdo;我想,这句话用在我身上是再贴切也不过了。既然是在最不合适写书的环境里硬挤出来的,自然就会断断续续,无法高屋建瓴般总揽全局,所以会出现不少的瑕疵。望读到它的人见谅。至于水平如何,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。
在这部书付梓之际,我想告诉我的读者,我将尽我所能,把我熟悉的生活和熟知的历史展示给你们,丰富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,来推动历史的传承。达到了这个目的,我心足矣!
2011年3月第一稿
2012年1月第二稿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www.baquge.cc www.cwzww.com www.9kutxt.com www.shuhuangxs.com www.du8.org相邻推荐: